8月31日,广州电信宣布,自10 月 1 日起不再为新装普通宽带用户及存量私网双栈用户提供直接转动态公网 IPv4 地址服务。实际上,目前已有多家运营商宣布停止向普通宽带用户提供公网 IPv4 地址,改为只提供动态 IPv6 地址。
自从2003年IETF发布了第一个IPv6测试性网络即6bone网络以来,IPv6已经走过了20年了。
IPv6 由于其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和其他一些改进,被设计出来以解决 IPv4 可能出现的地址耗尽问题。尽管 IPv6 已经推出了一段时间,但它还没有完全取代 IPv4,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兼容性问题:IPv6 和 IPv4 在技术上并不兼容,不是所有的设备和系统都支持 IPv6,这就需要对现有的设备和系统进行升级或替换。这是一个时间和成本消耗极大的过程。
2. 渐进的部署:很多组织和公司倾向于采用渐进的方式来部署 IPv6,即在现有的 IPv4 基础上同时运行 IPv6,这被称为 "双栈"。这种方法可以确保 IPv4 和 IPv6 设备的并行运行,但是在 IPv6 的广泛部署上却进展较慢。
3. 教育和知识挑战:IPv6 的推广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的IT专业人员之间传播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包括理解新协议的工作方式,如何实施,以及如何管理。
4. 网络地址转换(NAT):IPv4网络上的NAT协议允许单个 IP 地址服务于多个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IPv4 地址耗尽的问题,尽管这并非根本性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尽管 IPv6 在理论上有许多优势,但实际的转换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资源和努力。因此,尽管已经推出了一段时间,IPv6 取代 IPv4 的进程仍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