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烧了一颗9950X!
”
GMP群里这条消息炸锅时,我正端着泡面,差点把汤洒键盘——谁想到开源数学库能把旗舰U烤成焦炭。
两次,同一台机子,同一套测试脚本,烧得连散热鳍片都发黄。
GMP老哥把照片甩出来:CPU背面像被烙铁吻过,金属顶盖鼓包,散热硅脂干成龟裂的河床。
第一次发生在2月,换U后继续跑,8月再挂。
烧的都是AMD Ryzen 9 9950X,Zen5新架构,跑的是密集MULX指令循环——简单说,就是高精度乘法算到冒烟。
别急着骂主板。
GMP自己澄清:板子是华硕,但锅不在它。
真正诡异的是功耗曲线。
测试时,核心功耗突然飙到比标称TDP高一大截,像油门踩到底的跑车,散热系统直接懵圈。
室温才26℃,机箱却闷成桑拿房,原装塔散根本压不住。
AMD官方已把损坏U收回,说“正在分析”,顺手又塞了颗新的给GMP继续折腾。
围观群众最关心:日常用会不会炸?
放心,刷剧、打游戏、剪视频都离“极端数学负载”十万八千里。
真正危险的是跑大整数分解、密码爆破、科研级矩阵运算——那些能让CPU100%满载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场景。
有实验室同学反馈,跑同类测试时,9950X会突然降频到3GHz以下,像被暗中勒住脖子,系统日志里跳出“thermalthrottling”警告。
这不是性能差,是保命机制。
GMP现在学乖了:换360水冷、机箱加三把暴力扇,再写个Python脚本每分钟读温度,超过90℃直接降负载。
实测温度压在85℃以下,算得慢点,但U保住了。
有人吐槽:旗舰U还得伺候得像祖宗?
其实Zen5的能效优化对日常确实香,但极端负载下,MULX这类指令像瞬间点燃的烟花,功耗尖峰来得又猛又短,传统散热反应不过来。
AMD后续大概率推微码补丁,把峰值功耗削一刀,类似当年IntelAVX512的“降频门”。
个人看法:买9950X搞科研或挖矿的,先把散热预算翻倍。
别迷信“65℃日常够用”,真跑满负载,240水冷都是纸老虎。
以及,测试脚本里加个温度监控,比事后晒尸体有意义得多。
一句话总结:Zen 5不是不能战,只是战之前,先给它配个像样的消防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