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这么一群人:饿了就烧锅蒸饭,累了在野地呼呼大睡,前脚还在蒙城收拾行李,后脚就能出现在河南的旷野。哐哐两下扎起营帐,转眼又消失得没影。这帮人可不是野营爱好者,更不是现在流行的“环球背包客”,他们是清末那段乱世里走东闯西、逃生为主的捻军主力。要说这支队伍里的悲欢离合、兄弟反目和生死抉择,比任何小说都来得狠辣写实。
其实陈玉成殒命后,他带出来的那拨太平军余部,一度想依赖陈得才、梁成富这样的老将稳住阵脚。可惜现实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捻军和太平军残部刚刚合流没多久,清军像嗅到血腥味的夜枭一样连番猛扑,一地血雨腥风。偏偏这种时候,把人聚在一块是本事,能把心拢住才是本事中的本事。陈得才扛不住压力,一头扎进绝望里自了残生,剩下赖文光背着几千兄弟,拼死拼活地钻出重围,狼狈地向湖北方向撤去。
说起来,当时这些捻军和残太平军在大别山一带简直跟猎物似的,被清军猎犬般围堵。梁成富拉了一拨人到襄阳避风头,没想到刚喘了口气又迎头撞上清军。那种打不赢、躲不开、后路无处去的煎熬,大概只有被困上海岛的郑成功能懂。你看郑成功也是几次想靠朋友、靠老兄弟解围,结果关键时刻,那些“亲如骨肉”的副手嘴上说得好听,背地里心早就飞了。历史上真要到生死关头,人性冷暖最是刺骨。
本来,南北捻军跟太平余部彼此都强势惯了,互不买账,一来二去磨合不成气候。可眼看到处兵荒马乱,匪首们也没办法,最后在枣阳磕词握手,抱着活命的念头凑成新军。那时谁也猜不到,这次临时拼盘居然能把清廷的名将僧格林沁搅得焦头烂额。
后期捻军跟前期不一样,涩是涩了些,却也机灵。以前主打步兵,结果屡屡被清军骑兵摁在地上摩擦。枣阳会合后,大家索性“把步换成马”,全力搞骑兵,把队伍流动性提上来。新兵分配时候,谁家有两口马的,都被揪出来做急先锋。打仗时一阵疾风卷过,清军还在林子里喝水,捻军马队已经绕到后腰来个“黑虎掏心”。这种灵活战法,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北方游牧部队哪儿学来的,反正从那开始,捻军像变了个人似的,时快时慢、忽打忽跑,让清军吃尽苦头。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要感叹:这种打法挺极端吧?可是没办法,老家被清军糟蹋得渣都不剩,到哪儿都被围追堵截,粮草没了,就只能“打粮”,大白天进村抢米,到了晚上再飘忽出逃。那时候的捻军,很多人其实根本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你问他们:“以后怎么办?”估摸着他们也只是低头苦笑,扛一天算一天。
我曾在乡下听老人说起,捻军骁勇不是没道理。那帮人里,很多生来挑水背柴,甚至有原本就是走私盐的“犟骨头”。这些人和北方冬天的大风干柴一样,被生活烤得又硬又韧。马、人都能一日奔百里。偶尔经过哪个村子剩下点牛马,全被征用。再加上和太平军合流后缴获的战马,后来甚至能做到人均两三匹马倒骑轮替。湘军想学?那得等他们练上八年十年马术才行。
捻军这么打游击,也不是自造苦境。清朝这边,曾国藩他们一直头疼怎么捉住这块“滑腻的泥鳅”。湘军、淮军兵马扎堆,却压根追不上人家。你设想一下,打仗不是一口气决生死,而是你追我搅、围追堵截,像一场没完没了的迁徙游戏。
其实捻军这些策略,不仅是生存计数,更为后来的胜利留了伏笔。比如辽阳南边,有一次捻军反手设伏把李鸿章的人马落得个遍地狼藉。当时,不少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夜成了“老战士”。有些清军嫡系悍将,像毕士安,甚至一场遭遇战下来,队伍里三分之一不是战死就是累趴下。清兵的威风,这时候可就打折了。
不过,捻军高楼寨一战能反败为胜,光靠机动灵活还远远不够。说到底,还是人心和世事。僧格林沁虽然打仗猛,可人太强硬,军中不讲情分。你得想,人打仗不是铁片拼盘组合,累死了还要被主帅鞭笞、降职示众,久而久之哪个有血性的下属心甘情愿拼命?捻军抓住了这个破绽,大获全胜,清廷一时抓瞎,才让他们握住了战局的主动权。
话又说回来了,拿下高楼寨后其实机会千载难逢。如果捻军当时全线北上,哪怕挥师入直隶一趟,趁着清军主力尚未回援,说不定会变成另一场局面。可是他们左算右算,终归还是窝在家乡附近转圈,不舍得“割肉离乡”。你要说这是怯懦么?未必,可能更多还是一种农民式的温情和不安:宁可吃苦受罪,也不舍得彻底撂下祖宗土地。
捻军说到底,像沙堆砖瓦组的临时屋子。上上下下都被“家族”与“乡情”牵扯。你看牛洛红一死,马上接班的是他儿子牛遂,张宗禹也不用推举,家里人一层层接。你把这种内部结构放到现代,也就是“谁坐头把交椅,八成得看姓什么”。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外来人才——比如赖文光——哪怕有本事,一样很难‘一言堂’指挥所有部队。
所以,说赖文光是“最高统帅”,其实是后人的误解。当时的主心骨不是赖文光,而是任化邦、张宗禹这种北方本地大户出身的首领。南来的太平军余部有本事,但和土著势力总夹着点隔膜,不是三场硬仗就能抹平的人情界限。明面上好像大家抱成一团,实际上心里各藏底牌。到了最后兵败,还是各自散去,谁也带不走谁。
这样看来,捻军始终没有明确的“复国”目标,打起仗来像在避灾谋生。你说他们结局早早注定了吗?有点残酷。可人心散了,再好的地形、再快的马也走不远。
结局如何,我不多说。只想感叹一句:每一段乱世,奔命江湖的又何止这群捻军?换了时空,可能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个被时代裹挟着奔波的寻常人。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