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笔记网

专注域名、站长SEO知识分享与实战技巧

《年轮》版权风波:一首老歌撕开音乐行业的权责糊涂账


万万没想到,一首十年前的《年轮》,能因为版权登记和原唱身份吵得这么凶。海蝶登记了录音制品著作权,张碧晨和汪苏泷的 “原唱” 之争,暴露的哪是一首歌的问题,分明是音乐行业版权界定的老糊涂账。

事情的核心是海蝶的著作权登记。企查查显示,北京和天津的海蝶公司分别在 2023 年登记了《年轮》的录音制品著作权,登记首次发表时间都是 2015 年 7 月,和《花千骨》播出时间对得上。这意味着海蝶拥有录音版本的制作、复制和传播权,但词曲的核心版权还是汪苏泷的,这点没争议。

争议最大的是 “原唱” 身份。张碧晨工作室说她是 “唯一原唱”,理由是她的女声版是剧集唯一使用版本,有国家级 ISRC 编码,《花千骨》片尾只标了她;汪苏泷团队则说 “双原唱” 成立,因为 2015 年项目邮件显示剧方要双版本,他的男声版也在当年 6 月 30 日发行了。更关键的是,2025 年 7 月 25 日,汪苏泷方直接收回了所有演唱授权,张碧晨以后想唱,得重新申请许可。

时间线理一理更清楚:2015 年 6 月 15 日张碧晨版首发,6 月 30 日汪苏泷版上架,7 月一起收录到原声带。2025 年 7 月,网红说 “原唱只有张碧晨”,QQ 音乐先删了张碧晨的 “原唱” 标签又恢复,两边彻底吵开。张碧晨方发声明强调 “唯一原唱” 并告别歌曲,汪苏泷方收回授权,连《花千骨》制片人都出来说,当时只盲选了海蝶提供的张碧晨版,不知道双版本的事。

这事儿的根儿,在于 “原唱” 到底咋定义。法律上《著作权法》没明说,但按规矩,首次录制发行的人有表演者权,张碧晨确实是第一个发的;可行业里 OST 双原唱很常见,比如《知否知否》,就是缺个明确的合同约定,十年后各说各的理。平台标注也乱,QQ 音乐改来改去,网易云一直标双原唱,ISRC 编码一个是国家级一个是地方的,发行主体都不一样。

说白了,网红的话只是个引子,真正的问题是十年前合作时没把权责写明白。海蝶登记的是录音制品权,不影响汪苏泷的词曲版权,可原唱身份、授权范围这些,当时要是白纸黑字写清楚,哪会有现在的麻烦?

音乐行业天天说要保护版权,可连 “原唱” 定义、双版本约定都没个统一标准,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权益怎么护?希望这事儿能逼着行业立规矩,别让好作品最后都成了糊涂账。你觉得《年轮》该算谁的 “原唱”?对音乐版权规范有啥建议?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