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的男女版本,在网红言论的搅动下,最终演变成整个华语乐坛的版权警示录。
“事已至此,《年轮》回家。”7月25日,大象音乐总经理李思睿在社交平台的这八个字,为一场持续十年的原唱之争画上句号。随着汪苏泷工作室宣布收回《年轮》所有演唱授权,这首经典OST被按下“暂停键”——张碧晨不能再唱,网红“旺仔小乔”更因侵权风险面临禁唱。
争议的导火索源自四天前。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歌手“旺仔小乔”在直播中坚称“《年轮》原唱只有张碧晨”,并放话“我认定的事不会改”。当网友指出汪苏泷创作身份时,她竟轻描淡写回应:“汪苏泷仅是创作者,不是原唱”。这把十年前的老争论,烧成了2025年夏天最烫手的山芋。
张碧晨工作室于7月25日凌晨紧急发表声明,亮出五类“铁证”:从国家级版权登记(MCSC/ISRC)到首发时间线(2015年6月15日发行,早于汪苏泷版14天),力证“唯一原唱”身份。
但两小时后,汪苏泷方的反击让局势逆转。李思睿甩出2015年项目邮件,白纸黑字显示《年轮》创作之初即规划为男女双版本。“OST多版本原唱本就是行业常态”,他直指《知否知否》等作品皆是如此模式。
音乐平台成了战场前沿。QQ音乐一度紧急撤下张碧晨版的“原唱”标签,几小时后改为“双原唱”标识;而网易云音乐始终冷静标注着“张碧晨/汪苏泷”。标签的来回变动,暴露出行业对“原唱”定义的混乱认知。
版权利剑最终落下。作为《年轮》词曲作者及著作权人(海蝶文化2023年登记),汪苏泷行使其法定权利:“暂不授权该作品做任何演唱”。这一收,收得彻底——商业演出、网络翻唱全线叫停,张碧晨版《年轮》从各大舞台黯然退场。
当我们回望这首掀起巨浪的歌,它的歌词早已预言了结局:“世间最毒的仇恨,是有缘却无分”。汪苏泷为创作此曲,曾反复研读《花千骨》原著,将花千骨与白子画的“爱别离,怨憎会”化入旋律。那年轮意象,既是剧中人逃不脱的宿命闭环,也成了现实版权博弈的绝妙隐喻。
颇具讽刺的是,在张碧晨的艺术版图里,《年轮》始终处于边缘地带。她巡演极少选唱此曲,在《我是歌手》舞台宁可选冷门歌曲《不散不见》,也回避这首“流量爆款”。乐评人指出,这与她“先有情感共鸣再有演绎”的选曲标准相悖。当作品陷入版权争夺时,创作者与演唱者的艺术距离早已埋下伏笔。
此刻,所有翻唱版本戛然而止,只有汪苏泷十年前写在歌词里的叹息在回响:“可惜从没人陪我演这剧本”。当舞台灯光暗下,创作主权终在法理与情理的交织中重获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