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笔记网

专注域名、站长SEO知识分享与实战技巧

《年轮》版权之争落幕:张碧晨宣布告别,谁才是真正的"原唱"?

一、事件回顾:从翻唱争议到版权大战

2021年,音乐博主@旺仔小乔翻唱《年轮》时强调"原唱只有张碧晨",否认汪苏泷的原唱身份。这一言论在2025年7月被翻出,引发轩然大波。随后,QQ音乐等平台调整歌曲标签(原唱标识取消→改为"双原唱"),将争议推向高潮。



7月25日,汪苏泷团队凌晨发文,收回《年轮》所有演唱授权,并出示2015年项目邮件,证明歌曲立项时即为"男女双原唱"模式。而张碧晨工作室两小时后回应,出示版权登记、发行记录等证据,强调其版本早于汪苏泷版15天(2015年6月15日vs 6月30日),并宣布"告别《年轮》"。



二、双方核心矛盾:法律、行业与情感的撕裂

1. 张碧晨方立场

法律依据:国家级版权登记、ISRC编码等证明其版权首发

行业惯例:OST原唱通常以"首次公开发行"为准

情感牌:大众记忆中的《年轮》原唱是张碧晨



2. 汪苏泷方主张

创作本源:作为词曲作者,歌曲设计之初即为双原唱

版权法:依法收回授权(《著作权法》第10条

对比案例:强调《知否》等OST存在双原唱模式

三、行业争议焦点

1. 原唱定义模糊:法律未明确定义"原唱",平台标签混乱(QQ音乐改标、网易云标"双原唱")

2. OST行业潜规则:多版本共存常见,但权属约定不透明

3. 网红言论推波助澜:片面观点被放大,倒逼艺人公开合同细节


四、舆论分裂:谁更值得支持?

挺张派:"大众记忆就是原唱,收回授权损害作品传播"

挺汪派:"创作者权益应优先,版权规则不容模糊"

中立声音:"合作共赢破裂可惜,网红煽动酿成双输"




五、事件启示:音乐产业的深层痛点

1. 法律滞后:需明确"原唱""演唱权"等法律定义

2. 合同漏洞:歌手应细化演唱身份条款(如是否独家、翻唱限制)

3. 平台责任:统一版权标注标准,避免误导性标签

4. 网红风险:公众人物需警惕片面言论引发的舆情雪崩


六、后续影响

张碧晨损失:《年轮》《梦幻诛仙》等三首汪苏泷创作歌曲演唱权

行业警示:更多音乐人或收紧版权授权条款

听众遗憾:一首承载十年回忆的歌,因"名分之争"退出舞台

结语

这场争端没有赢家。《年轮》的旋律曾是无数人的青春BGM,如今却在法律与情感的夹击中黯然退场。或许比"谁才是原唱"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创作与传播不再对立,让音乐回归共鸣的本质。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