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反映肾脏健康的重要“晴雨表”。通过观察尿量、尿色、气味及泡沫等特征,可初步判断肾脏功能状态。若发现异常,需结合全身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疗。
一、尿量:肾脏排泄功能的“量化指标”
正常成人每日尿量约1000~1500毫升,白天排尿4~6次,夜间0~1次。
多尿:24小时尿量>2500毫升,可能与糖尿病、尿崩症相关,或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受损。
少尿/无尿:24小时尿量<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为无尿,需警惕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有效排出代谢废物。
二、尿色:尿液浓缩与疾病的“信号灯”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类似稀释柠檬水),颜色深浅受水分摄入影响。
深黄色/琥珀色:提示身体缺水,需及时补水;若持续深黄且无明确诱因,可能与肝脏疾病、溶血性疾病相关。
红色/血色:可能为血尿,需警惕肾结石、肾炎、肾结核或泌尿系统肿瘤。
棕色/酱油色:提示可能存在严重肾脏疾病(如横纹肌溶解症)。
乳白色:可能与肾结核、淋巴管堵塞或乳糜尿相关。
三、尿的气味:异常气味背后的健康隐患
新鲜尿液通常无明显气味,若出现以下异味需警惕:
刺鼻性气味:可能提示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
烂苹果味: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信号;
腐臭味:可能与细菌感染相关。
四、泡沫尿:蛋白尿的“潜在提示”
正常排尿偶有泡沫且快速消散属正常现象(如排尿速度快、晨尿浓缩)。
异常泡沫尿:尿液表面出现大量细腻泡沫,且长时间不消散,可能为蛋白尿,提示肾脏过滤功能受损(如肾炎、肾病综合征)。
五、综合判断:结合全身症状,及时就医
尿液异常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需结合血压、血糖及水肿情况综合评估:
血压:持续>140/90mmHg需排查肾脏疾病(肾性高血压或高血压肾病);
血糖: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微血管,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水肿:眼睑、下肢等部位凹陷性水肿,可能提示肾脏排水排钠功能异常。
重要提醒:
尿液变化易受饮食、药物等因素干扰,若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尿常规、肾功能等专业检查明确病因,避免自行判断延误治疗。护肾需从日常细节入手,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来源: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