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时它被用来在空中作战行动中进行敌我识别。
一、RFID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根据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能量感应方式,RFID有两种耦合类型:
- 电感耦合(感应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为电磁感应定律,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 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二、RFID技术标准与关键技术
1.ISO/IEC
2.EPC Global
EPC系统是一种基于EAN/UCC编码的系统,将产品与服务流通过程的信息进行代码化表示。EPC Global提出的物联网体系构架由EPC编码、管理软件、对象名解析系统服务器、物体标识语言服务器等部分构成。
**********
好的,本期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回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和“转发”,阅览往期内容,小编会时不时地进行资料福利的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