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雷达、通信还是电子战系统,都有一个关键部分,那就是:天线。大家知道,天线的作用是完成波导场和空间辐射场的相互转换。
发射是将电子转变为光子,就像手电筒一样,将辐射能量集中照射目标方向,辐射的功率被远处的目标、地面、天空以及其他天线所吸收;
接收则是将光子转换为电子,收集来自远处目标的被动辐射或其他天线的主动辐射,就像我们的“眼睛”,只不过它们收集的频段在可见光,还是“双站”哦!
一般来说,天线都具有方向性,也就是往不同方向辐射的功率密度不同,对于接收来说,则是指对不同方向入射的电磁波响应不同。今天讨论的重点就是天线的方向性和天线增益的理解。
天线的方向性是指天线把辐射出去的能量集中在期望方向上的程度,我们通常看到的天线的三维图形,虽然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视轴的一个大致区域内,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主瓣”,但是在其他方向上或多或少都要辐射一些能量,受大家关注较多的是“旁瓣”以及主旁瓣比。
天线增益是相对于参考天线来说的,比如说100W的功率馈给天线并不会得到大于100W的辐射能量。而是以牺牲其他方向为代价,天线将辐射能量集中到特定方向,从而得到了相对于参考天线的增益。
这和放大器的增益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放大器的增益是指将信号放大了多少dB,是输出相对于输入来说的。放大器是有源的,增加了信号的能量,所以和天线这种无源器件的增益概念是不同的。
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情况下,天线增益是指实际天线和参考天线在空间同一点处的功率密度之比。以各向同性天线(isotropic antenna)或偶极子天线(dipole antenna)为参考,得到天线增益的单位分别为dBi和dBd。
天线增益描述的是天线将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因此与天线方向图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天线方向图主瓣越窄、副瓣越小,则增益越高。
有效辐射功率:
Effective Radiated Power,ERP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IRP
有效辐射功率定义为天线增益和输入功率的乘积。
举例:
一个100W的发射机连接到增益为9dBd的天线上,系统传输线和接头损耗为3dB,计算出ERP=50dBm+9dBd-3dB=56dBm,ERP是400W。
这里的ERP=400W并不是说发射机馈给天线的功率增加了,而是说如果采用的是偶极子天线,在该方向上达到相同的辐射效果,需要的等效功率是400W。
在谈到天线增益的时候,会有方向性增益和功率增益的区分,它们是通过辐射效率相互联系的,方向性增益总是大于功率增益的,并与天线波束宽度有密切关系。
天线方向图可以看出在空间不同方向有大小不同的增益,我们常说的“天线增益”通常是指产生最大增益方向上的增益,单位为dBi或者dBd。这二个单位的参考基准不同,前者是以各向同性天线(isotropic antenna)为基准,后者是以偶极子天线(dipole antenna)为基准。偶极子天线的增益:
0dBd=2.15dBi
也就是说若以dBd来表示天线增益时,数值会变小。例如:增益为5dBd的天线增益可以表示为7.15dBi。
常说的天线“3dB波束宽度”是指天线增益下降到视轴增益一半,也就是相比于最大增益衰减了3dB时两个增益值之间的夹角。
举例:
在一定的距离上的某点处产生一定大小的信号,用理想的全向天线,假设需要100W的输入功率,而如果改用增益为G=20dBi的定向天线作为发射天线,输入功率仅需100/1020/10=1W。